
谁能抓住新能源三大新兴轨道的产业机遇?
文/张郡诚
整合和联动已成为一种新的行业趋势。风景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并网给电网带来了更多的不稳定性,而大量电动汽车和充电桩的接入加剧了这一趋势。除了增加峰谷电价的差距外,电网行业还在努力加强风景存储和充电的协调,建立一个“虚拟电厂”,以平衡整个电网的波动性。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下,新的商业模式逐渐清晰,优势产业竞争对手也浮出水面。在最新的研究报告中,中金公司指出,新的商业模式将推动规模扩大,帮助形成竞争优势。在整个充电行业的上下游,能够解决运营商桩资金、土地等问题的全包模式,为充电站增加光存储设备的光存储充电模式,以及聚合资源、控制负荷、需求响应收入可观的虚拟电厂,有望成为市场的主流商业模式。
细分轨道的崛起与融合
除了储能,在新能源汽车的高增长支持下,充电桩行业也成为新老巨头和独角兽竞争的竞技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今年前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48.5万辆和528万辆,同比增长1.1倍。今年前三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726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60%以上。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迅速上升,充电桩行业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的数据,截至2022年10月,联盟成员单位报告公共充电桩168万台,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470.8万台,同比增长109%。
今年夏天,中国许多地方的高温天气进一步扩大了地区电网负荷的峰谷差,以及水电等可再生能源输出的不足。一些地区的电网运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虚拟电厂”产业成功地走出了这个圈子。
所谓的“虚拟电厂”即将整合和协调分布式能源、储能设施、电力负荷甚至电动汽车,在整个电网系统中发挥“峰谷”的作用,成为一个虚拟意义上的电厂。这一概念的出现和逐渐成熟反映了行业各环节逐渐出现的整合趋势,以平衡新能源规模并网、电网系统安全稳定和建设成本。
新能源“三星”的机遇与挑战
充电桩、储能、虚拟电厂产业作为新能源领域的三大赛道,面临着什么样的产业现状和未来?
分散是国内充电桩市场的主要特点。根据中国充电联盟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2年10月,有星星充电、国家电网、云快充电、小橙充电等15家运营商拥有1万多个充电桩,运营中国93.5%的公共充电桩。
工业证券研究团队预计,随着传统充电桩的升级和电动汽车需求的增加,预计2025年国内新增充电桩需求将超过702万台,相应的充电桩市场空间预计将超过1400亿元。
根据中金公司提供的数据,近年来,二线和新运营商贡献了近56%的增量,除了头部充电桩运营商。
中金公司指出,充电运营商供应模式分散的根本原因是运营商的自建桩受到资本压力和土地资源的限制。主要桩建设力量已从以往的运营商转变为掌握土地资源的第三方建设,如当地国有企业和小型工商企业;此外,由于目的地充电需求突出,社区公共桩和共享私人桩将贡献重要增量。
8月26日,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成立,成为中国第一个虚拟电厂管理中心。目前,广东、山东等省政府已发布虚拟电厂登陆计划,北京、浙江等地也在能源发展计划中提到了虚拟电厂的前景。
对于虚拟电厂来说,核心在于技术和资源的应用。资源越多,调整能力越强,核心竞争力越强。中泰证券预计,到2025年和2030年,国内虚拟电厂的投资规模将分别达到718亿元和988亿元。
目前,国内虚拟电厂行业仍面临着商业模式不明确、跨区域电力调度、数据安全和可再生能源交易差异等因素的限制。

在储能行业,未来大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系统已成为大势所趋。储能的发展将是维护整个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重要支撑,为储能行业的发展和产业方向提供政策支撑。
据国家能源局预测,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超过3000万千瓦,年均增速将超过50%。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型储能技术将深刻改变未来电力系统结构和电力生产消费格局。
业内专家表示,新储能的发展受政策影响很大,仍面临着商业模式不明确、盈利困难等问题。如何因地制宜发展配套储能,避免盲目启动新项目,提高储能技术的市场竞争力,仍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巨头和新公司的崛起
11月10日,英国石油公司(bp)由阿维塔技术共同建设的超快充电站在中国首站落户上海,这是英国巨头继续增加充电桩业务的另一项措施。
事实上,除了bp,壳牌、道达尔能源等能源巨头也加入了充电桩市场的竞争,中石油和中石化也开始在加油站建设充电桩。在汽车公司领域,小鹏、威莱、保时捷等也启动了充电桩建设规划。
除了这些具有强大优势的能源巨头外,许多新兴企业也采用了轻资产运营模式,实现了业务的快速扩张和业务模式的创新。出现了一批能够提供大型充电站运营服务的龙头企业。
能链智能电力是中国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提供商之一。业务覆盖中国358个主要城市,通过互联平台连接4.4万多个充电站,充电桩40.4万个,占中国公共桩总量的四分之一。
能源链智能电力采用轻资产模式,拥有在线充电服务、离线充电站一站式运维建设升级服务、引进食品饮料销售等非充电服务。中金公司指出,能源链智能电力拥有丰富的客户流量资源和地方政府资源,并拥有一套完整的充电服务方案矩阵,有助于利用现有资源到达当地国有企业,结合在线和离线服务方案提供全包模式。
财务报告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能链智能电力净收入1810万元,同比强劲增长4.51倍;总收入同比增长90%,达到1.08亿元。
此外,由于能源链智能电母公司能源链还拥有加油站数字化运维的集团油业务,覆盖2.5万个加油站。加油站的数字化转型也可以与新能源充电服务生态协调发展。凭借能源链智能电力自身互联业务积累的流量资源,扩大光存储充电升级和虚拟电厂模式也具有优势。
对于能链智能电力而言,预计将以充电流量和团油加油业务资源拓展新的商业模式。
特来电是上市公司特瑞德的子公司。成立于2014年,主要从事充电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电网建设和运营。是国内充电运营领域的龙头企业。截至今年9月,特来电运营的公共充电桩数量为31.6万根,其中直流充电桩市场份额为27.4%。
中金公司指出,自建和运营充电站具有丰富的经验,股票站可以发挥示范作用,更容易与当地国有企业合作,掌握土地和资本资源,全包模式更有利于加快规模扩张。
特斯拉作为全球电动汽车巨头,正在成为汽车公司桩建设的代表。根据特斯拉的官方信息,截至10月20日,特斯拉在全球46个国家建造了3.5万多个超级充电桩;其中,特斯拉在中国大陆开设了1300多个超级充电站和9300多个超级充电桩。
除电动汽车及相关配套市场外,特斯拉还在积极拓展光伏和储能领域。自建充电站实施了光储充方案,世界许多地方建成了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
*本文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