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曝欠款5700万元,总部人空无一人,连亏9年的克利斯汀发生了什么事?
总部大楼的人去楼空,拖欠供应商的货款,导致银行账户被冻结,过去“烘焙第一股”、老烘焙连锁品牌克里斯汀透露,存在流动性危机,欠款5700万元,所有门店都关门了,消费者几百元的储值卡和蛋糕券可能无法兑换。
3月20日,澎湃新闻记者在克里斯汀上海总部发现,正门的桌子上有一堆表格,上面写着姓名、电话号码、不可兑换的优惠券和储值卡金额。克里斯汀保安告诉澎湃新闻记者:“30日,他们打电话给注册人,老板和公司告诉他们开了(店)买。”
截至3月20日,克莉丝汀(01210.HK)收跌2.90%,报收0.067港元,股价自上市以来已下跌95%以上。
3月20日,克利斯汀上海总部(以下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汪琦雯拍摄)
总部值班人员表示,他们将处理消费者需求
克里斯汀于1993年在上海成立,当时由14名台湾个人、上海糖烟酒(集团)公司和上海老西门冠生园食品公司成立。
成立20周年之际,克里斯汀在香港上市,被称为“第一次烘焙”,一时风头无二。30周年后不久,克里斯汀上海总部空无一人,墙上堆满了厚厚的灰尘,地砖之间的缝隙里长出了绿草。
克里斯汀总部一楼曾是金沙江路的“甜蜜情人”旗舰店。旗舰店侧门角贴着一张手写“关门”字样的白纸。从灰色的窗户往内看,柜台上还有很多包装好的蛋糕。柜台上的机器被黑布覆盖,一边的快递架上有几个快递包裹。
当我来到克利斯汀总部的前门时,门里的桌子上有一堆表格,上面写着名字、电话号码、无法兑换的优惠券和存储卡金额。最近几天,消费者或员工都注册了。据澎湃新闻记者介绍,登记表约有6页,每页约40栏。粗略估计已有200多名消费者或员工前来登记。
一位自称是克里斯汀保安的人士告诉澎湃新闻,他负责接待来登记的消费者,“他们会议将于30日打电话给登记人员。”当记者问是否是本月30日时,保安说:“老板和公司这么说,通知他们开(店)买。”
据此前媒体报道,克里斯汀上海总部值班保安表示,该店已关闭几个月,据说将于5月30日重新开业。
同日,澎湃新闻记者多次致电克利斯汀投资者关系电话和官方投诉热线,无人接听。
3月15日,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在克利斯汀总部正门墙上发布公告,称克利斯汀在徐汇区租赁的房屋欠租金12.16万元。由于克利斯汀公司下落不明,法院将起诉书副本送达公司公告。
南京工厂欠薪月余
李鸥(化名)的母亲在克利斯汀南京工厂工作了三年多,自2022年起被拖欠工资。
李欧告诉《澎湃新闻》,一开始员工“集体闹了一次”,公司“慢慢给了一些”,但后来又拖了,拖到2022年11月底完全停产。
“几乎都是三四十岁的员工。我妈妈49岁了。她很难再找个地方工作,给你交社保。”李欧很无奈。她认为最终员工可能会得到补偿,但工厂没有支付工资。她的母亲终于放弃了,去了其他工厂工作。
克里斯汀总部旁边一家小店的店主也回忆说,今年春节回来后,克里斯汀总部没有看到任何人去上班。听说员工工资没发,很多人来过这里。

员工工资仍被拖欠,更不用说持有储值卡和面包券的消费者了。
根据克里斯汀2022年中报,去年上半年公司销售额近55%来自门店销售收入,约2624.7万元;此外,礼券和预付卡兑换产品的销售收入约为45%,约为2166.3万元。
预付卡模式也让很多消费者“陷入困境”。在登记表上,有消费者没有兑换几十元优惠券,也有200元、300元甚至800元的储值卡无处消费。自2022年12月以来,一些消费者在社交媒体平台上透露,当地克利斯汀商店已经关闭,数百元的储值卡和优惠券无处可用。
3月20日下午,两名消费者在一小时内来到克里斯汀总部,但保安没有来接待。一位消费者说,有人给了她两张面值100元的克里斯汀储值卡,但家附近的克里斯汀早就关门了。看到报道说克里斯汀总部空无一人,他们来看看。
“它自己也没有钱。”消费者承认,如果克利斯汀能给她提供面包兑换,“这是可以接受的。”只要她消费了储值卡,“没关系。”
报纸记者赵子易拍摄
江苏万英律师事务所律师吴兆熙手中的克利斯汀储值卡仍有300多元未消费。她准备在有空的时候起诉克利斯汀,并在社交媒体上为网民整理了一个简单版本的“起诉策略”。
“真正的权利保护将会更加困难。”吴兆熙承认,克利斯汀可能会在后期破产,也可能会在破产中重组或和解,但无论如何,消费者首先进入诉讼并没有错。
她还提醒消费者考虑诉讼成本。如果他们找律师,费用可能超过退款金额,所以她建议消费者自己诉讼,而不是集体诉讼。
自曝拖欠5700万元,店铺停业,资不抵债
根据官方网站,克里斯汀自1993年以来生产和销售烘焙产品,是早期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投资烘焙企业之一。主要在长江三角洲的黄金地段和主要城市运营,销售面包、蛋糕、月饼等2200多种。
3月10日,克里斯汀在公告中透露,由于疫情持续冲击,消费支出减少,公司业务受到严重打击,公司现金流紧张,经营困难,店铺租金、供应商付款、员工工资延误。
截至2023年2月28日,克利斯汀拖欠约5700万元。由于拖欠货款,几家供应商已经启动了法律程序,冻结了集团的银行账户,冻结金额约为350万元至400万元。
克里斯汀在公告中承认,该公司自2022年12月以来已暂时关闭其所有零售店。目前,该公司计划通过出售资产和股本融资等适当的融资方式解决营运资本问题,并于2023年上半年恢复营业。
根据克里斯汀披露的2022年中期报告,公司去年上半年收入继续大幅下降71.3%,至少4650万元,净亏损约7251万元,收入无法弥补亏损漏洞。
从克利斯汀的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前“烘焙第一股”已经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截至2022年6月30日,克利斯汀的流动资产总额为8160万元,而流动负债总额约为6.6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克里斯汀的门店也从2012年上市时的898家收缩到2022年上半年的246家。克里斯汀在2022年中期报告中承认,94家门店因收入差、租金急剧上涨、装修难以回收而关闭,其中上海57家,江苏23家,浙江14家。
事实上,克里斯汀的危机在上市之前就已经开始出现了。从2008年到2010年,克里斯汀的净利润连续三年下降,2011年净利润回升至9582万元。2012年,去香港敲钟似乎是“上市就是巅峰”,净利润下降到2008万元左右。
此后,克里斯汀连续9年亏损,其中2018年亏损突然增加80%至2.32亿元,是2013年以来年度最大亏损。克里斯汀的收入也从2012年开始逐年下降,从13.88亿元的峰值缩水到2021年的2.92亿元。
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鹏认为,克里斯汀之所以达到今天的水平,是因为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烘焙行业的整个产业结构在创新升级、迭代能力、速度和质量方面与新一代“品尝新鲜”和“打卡”的消费思维和行为不太匹配。
“克里斯汀近年来并没有专注于产品的创新和升级,所以它远远落后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它一定被消费者抛弃了。”朱丹鹏指出,质量稳定、食品安全保障、场景创新、服务体系完善,包括客户粘性的增强,与中国烘焙企业“退出圈”密切相关。
事实上,克里斯汀于2015年6月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转型之路》,称该公司从2014年开始对该商店进行转型升级,整合早餐、轻餐饮、下午茶等,并在该商店增加了休闲座位区。但克里斯汀的转型似乎并不顺利。
澎湃新闻记者王琦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