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元跌至20年新低,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日元汇率最近更引人注目。
4月20日,日元对美元汇率盘中跌至129.43,创下2002年4月以来的新低。
横向比较,情况更明显。
尽管今年以来国际形势多变,俄乌战争风险突出,但欧元仅下跌4.02%,英镑下跌3.47%。
最搞笑的是,就连被制裁的俄罗斯,卢布的汇率也回到了俄乌战争前的水平。
只有日元,一口气跌了12.4%!
不知道,还以为日本参战了。
当然,这是个笑话。
然而,被称为避险货币的日元突然暴跌,背后一定有原因。
让我们今天分析一下日本和日元。
在了解日元暴跌之前,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它为什么是避险货币。
2008年次贷危机后,日元的避险功能得到了突出体现。
在这方面,市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找到了很多理由,如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以及巨大的经常项目和金融项目顺差,等等。
但货币作为主权的象征,不可能属于政治侏儒。
所以这些原因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到本质层面。
由于避险属性不是来自货币本身和内在价值,因此只能来自流通领域。
事实就是这样。
日元的避险特征是交易的结果。
1991年日本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后,经济陷入衰退。
为了挽救经济,日本央行不断降息以刺激经济,但经济并没有改善。
1999年2月,日本央行被迫实施零利率政策,4月首次公开宣布“维持零利率政策,直到通货紧缩担忧消失”。到目前为止,日本正式进入了零利率政策时代。
然而,从那以后,日本经济仍然失去了繁荣。
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日本央行实施了两轮量化宽松操作,以增加刺激。
在零利率和数量宽度政策的推动下,日本为市场提供了大量低息货币。
在套利动机的推动下,投资者开始借入大量低息日元,然后将其兑换成其他生息货币进行投资。
然而,当风险事件发生时,投资者将退出投资,以换取日元。这些交换聚集在一起,促进了日元的升值。
因此,日元的避险特征出现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事情发生得越来越多,人们认为这种交易引起的日元升值是理所当然的,误以为日元真的有避险属性。
想当然,杀人。
当交易环境发生变化时,如果你坚持日元的避险特征,你将遭受巨大损失。
交易环境有什么变化?
一是日美利差的变化。
庚子年是2020年多事之年。今年3月9日,在原油和新冠肺炎双料的冲击下,全球资本市场大幅崩盘。
作为世界上最后一个贷款人,美国在短短两周后的3月23日出台了无限量的量化宽松政策,其效率远高于次贷危机期间的应对。
在全球央行的水声中,金融危机很快就过去了,但所有国家的利率都被推到了0。
日本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利差消失了。
既然套利空间消失了,套利平仓自然就消失了。
因此,当俄乌战争的风险事件突然爆发时,日元避险交易的意义就消失了。
俄乌战争爆发时,垂直线处。
正常K线是日元对美元的汇率,紫线是美元指数。
日元汇率K线下跌意味着日元升值;美元指数上涨意味着美元升值。
更糟糕的是,美国3月份又开始了加息周期,国债收益率也迅速上升。目前美国长期利率为2.88%,而日元政策利率为-0.10%。
面对此时利差扩大的预期,投资者的理性选择必须是将日元兑换成美元,这不仅可以避免风险,而且可以赚取利差。
因此,日元贬值不能在短期内结束。
第二个变化是日本国力的下降。
与外汇交易动机相比,日元背后的国力是决定日元价值的趋势力量。
日本是一个主要的制造业和出口国,拥有许多世界知名的跨国企业,直接投资股票位居世界前列。其金融体系完善,金融市场发达,国际收支长期呈现“双顺差”模式。
这是日元战后长期强势的根本原因。
但在20世纪90年代泡沫破裂后,这一趋势开始逐渐改变。
上图显示了自1995年以来日本的月度贸易差额。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2008年之前,日本的旧资本仍然存在,可以全年保持顺差。但在2008年之后,它开始逐渐过渡到顺差逆差交替阶段。
这种进出口变化的背后是日本制造业竞争力的下降。
2019年,日本对韩国实施了制裁,限制了半导体、OLED等材料的出口,表面上是因为慰安妇的历史问题,但根本上是因为日本对竞争对手的担忧。
总之,随着日本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失去,日本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分量越来越轻。
4月20日,日本财务省发布的2021年度贸易统计速报显示,时隔一年,日本再次出现贸易逆差,逆差为2014年以来,即7年以来的新高,达到5.37万亿日元。
可见日元的信心越来越弱。
以前是百足虫死而不僵。现在恐怕要做好僵硬的准备了。
以上两点是日元环境的变化。
还有一点不变,那就是日本央行的态度。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认为,通缩是日本经济最大的风险。
由于经济衰退,日本长期遭受通货紧缩的困扰也就不足为奇了。
自2001年以来,日本月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长。从图中可以看出,日本去年9月勉强摆脱了通缩。
由于进口价格上涨,贬值在有利出口的同时也能抵御通缩。
此外,日本央行从2001年开始实施量化宽松政策,CPI没有反应。

因此,他们认为日本不同于其他国家,无限宽松不会导致恶性通胀。
但黑田东彦也不是一根筋,他知道日元贬值是一把双刃剑。
因此,他很早就为美元兑日元的汇率设定了上限-1:125,又称“黑田防线”。
4月,由于俄乌军事冲突导致外部环境变化,日本央行被迫从“黑田防线”撤退。
4月18日,黑田东彦在日本议会回答议员提问时表示,日元最近的走势“相当激烈”,这可能使公司难以制定商业计划。这是他迄今为止对货币贬值的缺点发出的最强烈警告。
但尽管如此,黑田东彦还是重复了他的观点,即日本央行必须维持其大规模的刺激计划,以支持脆弱的经济复苏。
OK,既然你这么说了,那就继续跌吧。于是Duang一下,3日元又消失了。
这就是日元暴跌的原因。
综上所述,日元暴跌的根本原因是日本经济的长期衰退,直接原因是风险规避属性因套利空间的消失而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央行对日元汇率的抵制放大了其下跌。
然而,日元贬值特别严重吗?
不一定是这样。
蒙代尔在经济学中有一个不可能的三角形理论,也就是说,对于开放经济体来说,汇率稳定、资本自由流动和独立的货币政策只能同时满足两个要求。
这就是日本的情况。
日本是一个主要的金融国家。根据财政部的数据,2020年底,日本的外资和负债余额比去年增加了5.1%,达到1146兆1260亿日元,连续9年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连续30年保持“世界上最大的纯债权国”的地位。
日本国内制造业下滑,经济依赖海外投资,因此资本项目必须保持自由流动。
独立的货币政策也是必要的。
日本经济已经失去了30年,国内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不可能将货币政策的主动权转让给外人。
否则,零利率政策和量化宽松怎么能说呢?
然后你只能放弃汇率。
贬值不好,但这是最好的不好,那只能是这样。
尤其是金融战争发生的时候。
我曾在《美元霸权的命门》一文中提到,金融战争是美国维护美元霸权的工具。
由于美联储和美元,美国在金融战争中拥有先发优势和信息优势。
因此,利用金融战争,美国无往不利,余者望风披靡。
世界各国在美国镰刀下遭受了许多损失。
但是日本是个好学生,一点就能透一学。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格外警惕,不断增加官方储备,以抵御风险。
自2000年以来,日本外汇储备的变化
而外汇储备占GDP的比例则一步步上升。
你收集这张美元纸没问题,但如果你想花,那就是对美元的威胁。
日本忠实地实现了美元的收藏功能,因此日本在2008年次贷危机中远不如欧洲受到影响。
日元甚至走出了2008年雷曼倒闭当天的强劲升值趋势:91.03升值至2011年:其表现远优于欧洲国家的75.56。
这一次,美国通过新一轮加息周期开始了另一轮收获。
日本的对策是迅速平息汇率。
只要能坚持国内通货膨胀压力,汇率就会自由浮动。
保护自己的美元储备和海外资产是正确的方式,其他一切都不重要。
然而,日元躺平实际上只是权宜之计。
黑田东彦很清楚贬值的危害,所以他提出了前面的警告。
特别是当原油等大宗原材料价格飙升时,即使贬值扭转了通货紧缩,也不会带来企业利润的增长,而是带来更糟糕的滞胀。
据彭博社调查,2022年第一季度日本经济预计仅增长0.4%,明显低于之前预计的4.5%。
自今年以来,日本的价格一直在加速上涨。日本总务省4月22日宣布,2022年3月,日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除生鲜食品外,核心CPI同比上涨1.2%,连续7个月上涨0.8%。
其中,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是CPI上涨的主要原因。
汇率和经济会相互影响。虽然汇率会影响经济,但汇率的本质是国力的对比。
因此,即使日本能够像2008年次贷危机一样,利用浮动汇率在美国度过这一轮收获,也无法挽救其逐步下跌的长期趋势。
汇率无法挽救日本经济。日本经济的症结在于市场机制的失败。
泡沫经济破裂是市场机制失败的主要原因。
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裂的后果不仅在于消灭居民财富,还在于失去希望。
失去希望的日本人已经平静下来,拒绝响应市场信号的指导,不再对创新和增量感兴趣。
他们开始对一切漠不关心,把整个社会拉进了一个低欲望的时代。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交换和周转。市场交换和经济周转越快,经济就越有活力。
当社会静止时,经济会逐渐在死水中冷却。
更糟糕的是,泡沫破裂后挣扎复苏的日本经济遭遇了滥用货币政策。
零利率政策带来的流动性陷阱导致资本市场利率失败;量化宽松的影响导致商品市场价格失败。
面对这种困境,日本经济不可能从自身内部寻找增长驱动力;如果你想恢复,你只能依靠外部需求。
然而,日本在外贸方面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日本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正在消失,另一方面,它也考虑到了中美脱钩的影响。
无论如何,都没有好消息。
尤其是后者。
2021年,中日货物贸易总额达到371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连续14年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几乎成倍领先日美贸易,中日互补性明显。
《区域综合经济伙伴协议》于2022年1月1日生效,中日作为成员国未来将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可以说,中日经济合作确实是日本经济的压舱石。
然而,尽管美国只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但它是日本最大的“政治伙伴”。
因此,日本被迫在中美之间权衡和选择。
但是选择左右骑墙并不容易。
中美脱钩就像两只大象打架。下面的孩子站得近会受伤,但站得远了就享受不到老板给的好处了。
日本去哪里,绝对是当局伤脑筋的问题。
延伸阅读:美国的焦虑:金融战争依赖和美元霸权的命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