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网汇
综合信息情报站

安阳是河南的不是河南的-文明探源 彩出中原丨生生不息“字”千秋

文明探源 彩出中原,生生不息的“字”

温小娟,河南日报客户记者

3月9日上午,位于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一楼大厅特别热闹。200多名不同年龄的孩子要么有序地排队参观展厅,要么坐在地上写中国汉字研究之旅的“答案”。

120多年前,殷墟甲骨文的诞生,打开了3000多年前商朝的迷雾,将中国信仰史推向了1000年左右。甲骨文作为中国发现的最早成熟的文字体系,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源,值得珍惜、传承和发展。

去年11月16日,中国文字博物馆开业13年后,其续建工程和汉字公园正式开放,标志着中国唯一一个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博物馆全面建成。第一任馆长冯其庸曾评论说,建立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一项伟大的创举。在这里,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历史悠久。通过文字的记录和梳理,其发展轨迹变得清晰有序。

甲骨连绵延的文脉不断延续

2月17日,“写意中国-探索汉字起源”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家媒体齐聚中原,共同探索汉字起源,发现汉字之美。随后,微博相关话题#写意中国探索汉字起源#迅速登上全国热搜,阅读量达到3.1亿。网友留言:“民族自豪,从美丽独特的文字开始。”“寻根求源,继续文脉”..

文字是什么时候起源的,是如何演变的?中国文字博物馆以丰富的出土文物和详细的资料,向世界呈现了“中华文明景观文字仪式”。

“墙上的老照片是1936年考古学家在殷墟发现YH127甲骨窖穴时的场景。”评论员张悦介绍,这里出土了17096块甲骨,是殷墟历次出土最多的甲骨,被称为“中国最早的档案库”。

“殷墟出土了非常丰富的文物,但甲骨文是最重要的一种。商朝甲骨非常珍贵,不是随意扔掉的,而是归档保存的。曾主持殷墟考古25年的唐际根表示,这一重大发现无可辩驳地证实了《史记殷本纪》的真实性。甲骨文让后人看到了一个更加生动的商朝世界:天降喜雨,庄稼丰收,国王梦想,流星划过,甚至狩猎时发生的意外车祸。

学术界普遍认为,殷墟成熟的甲骨文不是凭空出现的,必须经历数百年或数千年的酝酿。文本的真正起源仍然需要通过考古发掘来揭开。随着中国考古学的不断发现,汉字起源的基础越来越多。

在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展厅里,一件普通的龟腹甲上刻有符号“八”,但背后却是惊人的“发现”。“这是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契刻符号,也是中国发现时代最早的刻画符号。它们与后世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者都以锋利的武器为工具,将符号刻在整治后的龟甲或兽骨上,都与占卜有关。一些学者认为,贾湖人在8000年前创造的刻画符号可能与汉字的起源有关。”张悦说。

这种描绘符号并不孤单。裴李刚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和陶寺文化朱书陶文的大量描绘符号。。。沿着博物馆展示的线索,我们隐约看到古代祖先经历了从结绳记事、刻画、图画符号记事到发明文本的漫长过程。

而那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演变成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书写了中华文明的辉煌历史,奠定了中国人民的文化信心。

安阳是河南的不是河南的-文明探源 彩出中原丨生生不息“字”千秋

甲骨文研究进入“数字化”

一个学科“甲骨文研究”诞生于甲骨文的出现。

100多年前,学者罗振宇第一次看到甲骨文时,他既惊讶又高兴,并有意识地肩负着研究甲骨文的重要任务。通过罗振宇、王国伟、董作宾、郭沫若“四大甲骨文厅”的记录、断代、考试、解释和证明历史,甲骨文终于打破了鸿蒙,成为商业历史研究的重要材料。从那时起,一代又一代的甲骨文研究人员上下寻求解决古代文明密码的决心。

120多年来,甲骨文研究在数据整理、分期断代、文字考释、商史研究、工具书编译出版等方面取得了不断的成果。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甲骨文研究已从“单兵作战”转变为各领域专家“集团作战”。据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研究中心主任杨俊辉介绍,自2016年以来,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十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共同开展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大数据、云平台支持甲骨文研究”重大委托项目,为社会“大量资金”收集甲骨文阅读优秀成果,出版了十多个原创学术研究成果,如“甲骨文常用词典”和“文本来源”。

甲骨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识别和解读。目前,世界上大约有16万个甲骨病,发现大约有4500个甲骨病单词,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甲骨病已被阅读。为了吸引更多的天才来破解甲骨文,中国文字博物馆于2016年发布了“奖励公告”:单词奖励10万元破译未释放甲骨文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研究成果。但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人获得了这个奖金。他是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代文字研究中心的研究员蒋玉斌,在甲骨文中破译了“愚蠢”一词。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站副站长何玉玲看来,“聪明的女人没有米饭很难做饭。16万件甲骨文物分散在国内外博物馆、图书馆、科研机构、大学和收藏家手中。很难以“物理形式”重新集中甲骨文进行研究。近20年来,殷墟考古学很少出土甲骨文。目前,甲骨文的解读已进入瓶颈期。

但数字化为甲骨文研究打开了另一扇窗。2019年安阳师范学院成立的甲骨文大数据平台“尹契文渊”集甲骨文记录库、文献库、字形库于一体,为甲骨文研究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过去,甲骨碎片是通过记忆和手工拼合而成的。数字干预后,人工智能图像技术可以自动组合。未来的目标是实现甲骨文图形检索,促进甲骨文研究的各种问题的解决。安阳师范学院教授刘永革说。

安阳文物局局长李晓阳透露,目前正在加快“全球甲骨文数字项目”,计划利用3-5年,联合国内外甲骨文收藏研究机构,完成全球约16万件甲骨文高质量数字收集,帮助甲骨文装饰、释放、研究工作,促进甲骨文展示和激活。

从“冷门绝学”到“破圈而出”

走在安阳,到处都可以看到殷商风格的建筑、甲骨文和简化词的双重标准展示、甲骨文公益广告标志和各种甲骨文文化创意。“中国人物之都”的魅力扑面而来。

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周末的公益课“甲骨学校”爆满,无数学生和研究团体来到这里。甲骨学校工作人员王菲说:“甲骨学校不仅讲述了汉字的古今演变,还结合手工体验,让孩子们深入体验文字的魅力。比如《舞动汉字》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呈现字形,加深对造字基础的理解;《我画甲骨文字画》抓住了甲骨文象形文字的特点,让学生结合经典成语故事制作自己的甲骨文绘本。截至目前,甲骨学校已举办汉字教育1500多场,吸引了4.5万多个家庭参与。

3月7日,中国文字博物馆赴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举办甲骨文专题展。甲骨文书签制作、雕版印刷、甲骨文拓展印刷等活动吸引了大批学生前来体验。

“我们始终肩负着传播汉字的使命,坚持“邀请进来”、“走出去”、“活着”的原则,邀请80多名知名专家学者参观文化博览会论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传播最新的文本研究成果。中国文字博物馆副馆长魏文翠说,同时,甲骨文化被送到学校、社区、偏远山区和革命老区。比如“我爱甲骨文”活动走进安阳40多所学校,帮助很多小学建成甲骨文特色学校,让更多的孩子树立文化自信。

随着续建工程和文字公园的建成,中国文字博物馆已经成为人们周围的“诗歌和距离”,历史悠久的汉字文化已经变得可触摸。续建展厅有10多种互动游戏,如聚福游戏、猜谜、写对联等,已成为家长和孩子的好去处

甲骨文表情包、冰淇淋、项链、娱乐。。。目前,在新技术、新创意的帮助下,古代文字已经从过去的“不受欢迎的绝学”转变为“流行趋势”。它正以各种形式进入现代生活,充满活力,引领着一波又一波的“最时尚的中国风格”。甲骨文今天仍然受到广泛赞扬,正是因为它承载着中华文明的重量。

因为“刻骨”,所以难忘。文字,就像一束光,照亮了中华文明的前进之路。

赞(0) 打赏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自行甄别,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wolfba@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大智网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wolfba@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投稿&软文功效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微信扫一扫打赏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