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市多家运输企业百车违法数量名列“前茅”
东南网4月18日电(海峡导报记者杨文)导报记者昨日获悉,省公安厅交警总队近日从公路客运企业、旅游客运企业、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重中型货运企业等50多辆车辆中曝光了2017年第一季度公路交通100辆车的顶级企业,其中厦门多家运输企业100辆车的顶级企业。
厦门很多运输企业也进入了这个“黑名单”:厦门方阳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在公路客运企业中排名第一,因百车交通违法数量达到162起;厦门方阳旅游客运有限公司、厦门百廉会议服务有限公司分别达到194、156起,在旅游客运企业中排名第一和第二;厦门通达顺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和厦门神力机械有限公司因100辆汽车的交通违章数量分别达到353起和342起,在重中型货运企业中排名第三和第四。

与神秘朋友携手玩锂电池,老服装品牌进入超级赛道!股价在2月份翻了一番,交易所迅速询问
“红豆舒适男装始于1957”,红豆股份(600400)的广告词早已家喻户晓。如今,这家擅长男装的服装企业准备玩一个新能源-15亿元的3GW大功率固态锂电池智能制造项目,带着兄弟上市公司做轮胎的通用股份(601500)。
《证券时报》e发现,仅仅两个月后,红豆股价就悄然翻了一番。投资者的转变、秘密框架协议和神秘的合作伙伴使“红豆系统”的跨境新能源充满悬念,交易所也迅速发出了一封询价信。
锂电池项目15亿元半个月后开工?
7月15日晚,红豆公告显示,控股子公司无锡红日风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日风能”)拟与超一动力(成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一动力”)签订合作协议,并与乌兰察布市济宁区人民政府签订了《3GW大功率固态锂电池智能制造项目投资协议》3GW大功率固态锂电池智能制造项目建设在集宁区白海子区。
根据协议,项目公司拟定注册资本3亿元,其中红日风能认缴出资2.7亿元,持股比例90%,超过一电认缴出资3000万元,持股比例10%。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投资8亿元,二期投资7亿元。
项目计划于2022年8月开工建设,2023年投产;二期工程将于2024年全部投产。锂电池项目竣工生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45亿元,税收约3.6亿元,安置就业约1000人,周边配套产值约300亿元。
对于投资对上市公司的影响,红豆表示,新能源新材料是近年来积极培育的产业之一,有利于红日风能充分利用当地政策、环境和区位优势,满足业务发展和市场发展的需要,提高固态锂电池制造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未来可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如果投资项目后续成功实施,预计将对红日风能未来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红豆股份7月15日召开的董事会临时会议审议通过了上述对外投资事项,但仍需获得公司股东大会的批准。根据公告,红豆股份计划于8月1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上述合作协议和项目投资协议。
此外,一般来说,锂电池制造项目的建设还将涉及项目规划建设、项目审批、环境评价、能源评价、安全评价等诸多事项。目前,距项目8月份开工时间仅半个多月。此外,上述投资项目的提案只能通过8月1日股东大会的投票来实施。因此,该项目的计划开工时间确实令人费解。
为什么框架协议是秘密的
红豆股份的投资者应该很高兴参与热门的新能源轨道。然而,一些投资者并不高兴,甚至在股票酒吧留言“摩擦热点”、“新闻泄密,内幕交易”等。
为什么会引起投资者的不满,这与锂项目投资者红豆股份有限公司红日风能在20多天前签署的框架协议无关。
根据公告,2022年6月22日,红日风能与集宁区政府、中能华安(珠海横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签署了《2GW风电储能项目及3GW大功率固态锂电池智能制造项目投资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拟参与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新能源“制造发电一体化项目”建设。
根据框架协议,红日风能计划与超一电力签订合作协议,与集宁区政府签订3GW大功率固态锂电池智能制造项目投资协议,投资项目公司,在集宁区白海子区建设3GW大功率固态锂电池智能制造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项目公司拟注册资本3亿元,其中红日风能认缴出资2.7亿元,持股比例90%,超过一动力认缴出资3000万元,持股比例10%。
7月15日,红豆股份召开了第八届董事会第30次临时会议。董事会认真分析研究了上述交易事项,并一致表决通过了上述交易议案。
6月22日红日风能签署的上述框架协议当时没有披露红豆股份。
红豆股份为何秘而不宣,外界不得而知。分析人士认为,类似于上市公司的重要对外投资没有披露,一般有很多可能性:一是与股权结构有关(当时红豆股份只是红日风能的第二大股东,持股30%);二是投资事项敏感,但框架协议不确定;三是上市公司已向交易所备案。
但从二级市场走势来看,6月22日红日风能签订上述框架协议前后,红豆股价大幅上涨。从6月20日到7月7日,仅仅半个月,红豆股价就涨了50%以上。
“0”元转股和翻倍股价
目前,红豆集团拥有两家a股公司:红豆股份和通用股份。其中,红豆股份主要从事男装;通用股份主要从事轮胎。虽然他们都很受欢迎,但这两家公司从事的行业是传统的。因此,长期以来,红豆股份和通用股份一直没有受到a股市场的青睐,股价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今年5月5日,红豆集团有限公司与红豆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红日新能源有限公司联合发起成立无锡红日风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日风能”;红豆股份认缴出资1500万元,持股30%;江苏红日新能源认缴出资250万元,持股5%。
5月27日,成立仅22天的红日风能首次开始股权变更。变更后的股权结构为:红豆集团持有45%的股份、红豆股份持股30%、江苏红豆电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持股20%、红日新能源持股5%。
7月8日,红日风能再次发生股权变更。此次变更后,红豆集团旗下的两家a股公司红豆股份和通用股份成为红日风能的主角。其中,红豆股份持有68%、20%的通用股份持有。
值得注意的是,红日风能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实收资本为0元。五位股东均为红豆集团子公司。根据7月7日红豆股份董事会议案,红豆股份以0元转让红豆集团持有红日风能38%的股权;通用股份还以“0”元获得红日风能20%的股权。
自今年5月涉足新能源以来,红豆股价已从3元/股左右突破6元,区间涨幅翻了一番。特别是自6月22日红日风能签署上述框架协议以来,红豆股价在短短半个月内上涨了50%以上;6月23日和7月7日,通用股也大幅上涨。
神秘合作伙伴成立不到半年
红豆股份是跨境玩新能源的门外汉,合作伙伴超一动力(成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一动力”)至关重要。
根据投资合同,持有红日风能10%股权的超一动力需要知识产权(专利)授权、技术支持、技术升级和服务,负责“3GW大功率固态锂电池智能制造项目”。协议签订后,将立即组织有能力的技术团队,根据项目要求提交设计方案和具体实施措施。
那么,合作伙伴超一动力是什么神圣呢?
根据企业调查,超一动力成立于2022年2月25日,注册资本2亿元,实缴资本0元,法定代表人陈性保。业务范围包括电池制造、电池销售、工程技术研究和试验开发等。股权结构:北京超一动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持股40%、宁波兆坤佳泰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持有40%的股份、四川大唐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持股20%。其中,自然人陈性保通过北京超一动力实际控制超一动力。
进一步调查显示,北京超一动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1月29日,注册资本2222万元,实收资本0元。经营范围为新能源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转让等。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陈性保,持有45%的股份。
截至目前,超一动力成立不到一年,没有近一年的财务数据。截至2022年30日,北京超一动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资产8535万元,净资产2035万元,营业收入0元,净利润-187万元(未经审计)。
互联网上没有太多关于超级动力实际控制人陈性保的有效消息。企业调查显示,陈性曾持有安徽金能锂电池有限公司30%股权和安徽科能锂电池科技有限公司70%股权。其中,金能锂电池处于“注销”状态,科能锂电池处于“注销”状态。
宁波兆坤佳泰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注册资本1000万元,实收资本0元。其中,张建国持有99%的股份、刘军军持有1%的股份。
四川大唐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股东似乎与中央企业大唐集团的名称相似,但实际上两者之间没有股权关系。根据企业调查,四川大唐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四川顺通达科技有限公司100%的股份,后者的实际控制人是自然人唐世宏。
交易所连夜询问
红豆股份的主营业务是服装制造和销售。投资项目属于新业务、新模式,与公司主营业务不协调。为此,在红豆股份披露上述锂项目跨境投资的同时,深圳证券交易所也连夜发出了询价函。
根据询价函,上海证券交易所要求红豆解释资金、人才和业务储备不足的原因和主要考虑;项目建设、生产制造的技术储备来源;公司目前的技术人员储备、相关人员的工作经验、工作成果等。
根据红豆公告,项目竣工生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45亿元,税收约3.6亿元,安置就业约1000人,周边配套产值约300亿元。
对此,上海证券交易所要求红豆股份说明上述预测财务数据的依据和合理性;是否考虑未来产品价格波动、成本变化、需求变化等风险;预测中如何反映相关风险;周边配套产值具体指的是周边配套产值约300亿元的计算依据。
根据公告,红豆拟建的锂项目计划于2022年8月开工建设,2023年投产;二期工程将于2024年全部投产。目前距离项目计划开工日期不到半个月。同时,红豆股份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货币资金余额9.13亿元,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
基于上述因素,上海证券交易所要求红豆股份列出相关项目建设的具体时间计划,并结合当前项目审批和建设进度,说明公司按时推进项目建设是否可行;大投资是否会影响公司未来主营业务的生产经营。
此外,根据合作伙伴超一电力成立时间短,上海证券交易所要求红豆股份补充披露:超一电力财务数据,包括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超一电力实际控制人,包括其主要资产、技术或专利、就业等;公司与成立时间短的超一电力公司共同投资新业务的主要考虑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