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网汇
综合信息情报站

宝宝是自己的爸爸吗-“你为什么要生下我”:越来越多的孩子,正在恨自己父

“你为什么要生我?”:越来越多的孩子恨父亲

昨天父亲节,在其他平台的“父爱如山”中,微博热搜的话题其实是——

#爸爸似乎对我不熟悉#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一位博主发起了一次征集,问大家父亲节想对父亲说些什么,下面的回复令人惊讶。

“希望你回到过去,不要嫁给我妈妈。”

“平时不说话,父亲节能说什么?”

“钱是我妈赚的,家务是我妈做的,他在家的贡献只是看电视。”

最让我担心的是这句话:“不然就别生我了。”

其实这句话有近600个赞。

也不怪评论区翻车。

想想我们的文学作品,对“好父亲”的描述也很少,对很多人来说,父亲更像一个象征,虽然存在,但从来没有太多的内在情感联系。

在父亲节的第二天,让我们好好谈谈:

现在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好爸爸”?

“爸爸到底爱不爱我”

父爱到底是什么?

高情商:父爱如山。

情商低:我还有爸爸。(因为存在感很低)

根据《2017年中国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55.8%的家庭是母亲的主力军。

爸爸的比例只有12.6%,比爷爷奶奶多。

也许,“放下工作养不起孩子,拿起工作陪不起孩子”是大多数父亲的无奈。

然而,“不与父亲分开”也是大多数孩子的心声。

在《奇葩说》中,节目组采访了一群孩子,问他们:

“心爱的玩具和爸爸选一天陪你,你会选哪一个?”

孩子们的回答是:“和爸爸玩”。

在《少年说》中,一个叫叶雨欣的孩子哭着说:

我一个月能见到你多少次?你能更关心我吗?赚钱真的那么重要吗?

在《考试不好,没关系》中,一位父亲说他平时工作太忙,很少陪家人,经常和妻子吵架,把孩子牵扯进来。

连孩子都说:

“如果你离婚了,我会选择妈妈,因为我选择你,你不会和我在一起,就像没有选择一样。”

听到这句话,扎心吗?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网上对父亲吐槽的声音这么大。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欲望!!!

父亲和孩子之间需要什么样的爱?

无论母爱有多完美,都无法弥补父爱的缺席。

父亲和孩子之间需要什么样的爱?

我不得不提到一部我非常喜欢的台剧——《俗女养成记》。在剧中,陈嘉玲的父亲是无数人心目中的“梦中情父”。

陈嘉玲的家庭条件一般,但父亲会用锅盖当车盘,和她一起玩“小车”。

这些陪伴让她去有钱的同学家也能不卑不亢,得知同学的父亲经常不在家,反而为自己感到高兴:

宝宝是自己的爸爸吗-“你为什么要生下我”:越来越多的孩子,正在恨自己父

“只要想到爸爸不回来,房间再大再漂亮,我也感觉不到一点幸福。”

很多父女关系一到青春期就开始冷却,因为女儿的第二性征出现后会回避父亲,父亲也不知道怎么处理。

但嘉玲的父亲通过鼓励,主动打消了嘉玲的羞耻感。

嘉玲吐槽“女人不好”的时候,爸爸更体贴地给她煮猪肝汤,告诉她“月经对女生来说很珍贵”。

在嘉玲的心中埋下了认同女性身份的种子。

嘉玲的父亲拿出攒了很长时间买车的钱给嘉玲买钢琴,但嘉玲没有天赋,学了一段时间后不想学。

爸爸没有责怪她,带她去退学,然后吃了一顿大餐。

即便如此,在他眼里,嘉玲永远是最特别的孩子。

吴志红老师在《为什么家人会伤人》中说:

“父亲不需要多么成功和强大。关系的平衡不在于外在的衡量,而在于内在的情感。”

深以为然。

在我们传统的社会叙事中,父亲在家庭中的情感努力不会被认为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所以他宁愿追求成为一个“强大”、“稳重”的父亲不愿意成为一个温柔而充满爱的父亲。

但父亲的爱是孩子一生幸福和勇气的源泉。

父亲爱母亲是孩子爱父亲的前提

另一个必须承认的现实是:

许多孩子对父亲的仇恨源于对母亲的同情。

新剧《警察荣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70多岁的肝硬化老人在医院里哭着被儿子遗弃。当警察发现老人的儿子想问时,他意外地发现了另一个秘密。

结果证明,老人一直有家庭暴力的历史,没有酒精打他的妻子。儿子从小的愿望就是自力更生,带着母亲完全摆脱父亲,切断父子关系。

弹幕上很多人说:“太像我爸了。”

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否爱他的母亲是许多孩子决定是否爱他的父亲的前提。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多次提到,我认为夫妻关系必须优先于亲子关系。

稳定的夫妻关系至少会给孩子带来三个积极的影响:

⭐避免把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更专注于自我成长;

⭐为孩子提供正确的亲密模式,孩子有敏锐的嗅觉,不容易陷入不健康的情感模式;

⭐和谐的家庭关系可以成为孩子最强大的港湾,也是孩子最大的信心。

在《俗女养成记》中,40岁的陈嘉玲失业失婚,在台北挣扎了这么久,一无所获,一度丧失。

但一回到台南老家,马上满血复活。

因为父母之间的爱,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带走所有我们想要克制但没有成功克制的焦虑。

随着爱的流动,所有的不安都可以慢慢消散。

所以作为父亲,不要停止培养爱妻子的能力。

父母相爱,是孩子一生的福气。

包妈碎碎念

经常在我的留言区看到这句话:

中国家庭=缺少父亲 焦虑的母亲 失控的孩子。

当然,我仍然相信大多数父亲都爱他们的孩子。

但他们往往勤勤恳恳地抚养孩子,却缺乏孩子的教育。

当然,当我们批评父亲缺位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

父母是一门功课,是一代教给一代的。

在成为父亲之前,每个父亲在成长过程中都可能面临父爱的缺席。他们遇到了坏导师,成为了坏导师。

即使是绝大多数男人,生活中也缺乏“如何表达自己的爱”的课程。

我希望我们这一代的父母能学会如何成为父母,弥补上一代给他们的孩子带来的创伤~

赞(0) 打赏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自行甄别,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wolfba@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大智网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wolfba@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投稿&软文功效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微信扫一扫打赏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