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作指尖离笔尖有多远?关老师告诉你1寸的真实解读。
父母经常问我,孩子写字的时候,指尖离笔尖很低,应该有多高?有家长说有老师说按一寸高握笔,孩子手小,按一寸高握笔写不出来。
那么,写作时手指尖离笔尖应该有多远呢?多年来,一寸的高度实际上被误解了很长一段时间。让我们先谈谈这一英寸是怎么来的。
长期以来,关于写作的标准姿势,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写作公式“三个一”。具体来说,写作姿势要注意保持:眼睛离桌面一英尺远,食指尖离笔尖一英寸远,胸部离桌子一拳远。
“三个一”的说法是教育部门为防止学生因写作姿势不正确而近视而提出的指导规范。出发点是孩子身体健康,但对于一寸的具体解释,有不同版本的说法。最常见的是按公制长度单位厘米换算为3.3厘米。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解释,但这种说法已经被大多数人误解了几十年。误导了多少代人。至于当初谁提出的三个一的说法,我还没找到。如果有朋友知道,请及时告诉我,先谢谢。
除了按换算成3cm(左右),还有按2.5cm左右的说法。原因是这个一寸解释成一寸,因为一寸换算成2.54cm就是2.54cm。无论是市政英寸还是英寸,都有问题,事实很简单,每个人的身体发育都不同,相应的手指长度也不问,如何规定每个人都使用相同的长度标准来要求?每个孩子都要穿统一尺寸的鞋子吗?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此外,三个一拳是用每个人自己的一拳来衡量的。当指尖达到笔尖距离高度时,如何使用统一的标准?这也说明前后说法矛盾。

那么,如何理解这个1寸呢?
事实上,所谓的“英寸”并没有具体的价值。这个英寸是中医“同一英寸”中的“1英寸”,不同人的身体长度不同;高人“1英寸”是短人“1英寸”,这是由身体比例决定的。
中医“同身寸”只适用于每个人自己,不能把自己的“同身寸”用在别人身上。按照这个概念,写作姿势“三个一”的一尺、一寸、一拳,其中三个一错了两个。一尺不是33.3厘米,其实是“同尺”。
中医博大精深,还包括苗医、藏医、蒙医、道医等。这些传统医学中使用的测量方法是骨法测量。传统武术中有一种拳击方法,即根据骨骼的比例和结构分析对手的拳击意图,调整拳击手的骨骼和拳击力量,用人体力学来解释,这是非常科学的。这种近身格斗武术在日本流传,有点类似于心意拳和咏春拳。尤其是“寸拳”、“寸劲”功夫,是臂腕发力的秘诀,解释了“寸”与“臂腕”的关系。
那么,这个寸到底有标准吗?有一些中医。在古代针灸中的骨法尺寸中,一寸是测量人拇指的宽度。如果误解为一寸等于3.3厘米,就会杀人。大多数中国民间道教医生在市场上游荡或隐居在农村。他们不是像中医那样坐在大厅里的绅士。当有人寻求治疗时,他们不会等到药物齐全才施药,更不用说用威尔称量药材了。道家救济病人的医疗方法基本上是:“田野里有一把草,针线脑一寸钉,油盐酱醋一壶酒,吹拉弹唱走。”
道医中的一些测量是“一年”、“一握”、“一捧”、“一拳”,圈外的人看起来像天书。事实上,如果你理解上述骨法的含义,这些秘方的测量就像儿童游戏一样简单。比如一年是拇指和食指的计量,大人多,孩子少,有力多,无力少。如果有人想证明这个测量的微妙性,建议烹饪时不要按照书上的克放盐,也不要用勺子放盐,用“一年”单位逐步调整,会得到非常美味的食物,也可以考虑个人特殊剂量。
骨法测量是根据不同的个体差异进行自我调整的。这是一个灵活的测量方法。然后,一英寸的针灸也是一个灵活的测量方法。你不能用成人拇指的宽度来比较孩子的骨相。儿童的一英寸只能是儿童拇指的宽度。所谓骨法测量的核心标准是:我的骨相是我自己的测量标准。只有了解古代骨法测量与现代统一测量的区别,才能理解尺寸的内涵。
英寸,作为中医的模糊测量,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英寸,而是骨法的辩证测量。用笔说的1英寸实际上是相同的英寸,即每个人拇指第一关节骨节的横宽长度。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方便,它也用中指(或食指)的长度来衡量,因为长度基本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