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了牙科,1.2万没有了
#我要上头条##育儿#
想了很久,没想出合适的开始,
我不得不借用某个名字的经典开场白:
一年后,当你在镜子前刷牙时,
我总是回忆起,
那天早上,我捂着脸颊去看牙科。
假设在那天之前,
如果我对“牙齿有多贵”这件事没有概念,
然后从那天开始,
我可以掰着手指给你科普:
如果你是浅龋,相当于失去迪奥99口红;
假如你是中龋,相当于丢了一个蔻驰包;
如果龋齿到达神经,就相当于失去一整套海蓝之谜。
p.s.以上不计入工资损失、身体损失、精神损失
这次破财之旅的开始,
从去年9月开始,平平无奇的一天。
吃了一袋平平无奇的坚果后,
我突然觉得左边的一颗磨牙,
似乎有点隐隐作痛。
一开始,我没有认真对待。我以为忍就好。
然而鹅,一夜之间翻来滚去,
当疼痛从丝缕缕变成排山倒海时,
我终于明白了那句老话有多恰当了:
牙痛不是一种疾病,疼痛会杀人。
具体感受是什么,
就像有人在你的牙齿里蹦野迪,
当他旋转跳跃,闭上眼睛时,疼痛正好达到顶点。
那一瞬间,
人们迫不及待地想把头拔下来,一百。
上班是不可能的,
我请了半天假,
赶到某著名医院的牙科。
我花了50元挂号,
等了两个小时,
终于走进了治疗室。
推门前,
我幻想里面会有一个牙科圣手,
能立即把我救进水火中。
但是慢下来,躺在诊疗床前,
还有一个重要环节:
我一边捂着脸颊,一边捂着脸颊,
和医生一起确定治疗方案,
以及收费方案。
告诉我计划,
是个看上去很年轻的小医生,
戴着蓝色大口罩,
露出一双读者无数的大眼睛。
只听她用例行公事的声音说:
“你牙齿上的洞很深,
神经受伤了,所以会牙痛。
治疗方案比较常规,
先杀死神经,再根管治疗。
但是,根管治疗后,你的牙冠会被钻去很多,
而且很脆弱,所以需要在外面做一个牙冠套,
恢复正常功能。”
然后她顿了顿,看了我一眼,
似乎在提醒我,下一步就是重点:
“整体方案是这样的,
大约需要三次,
总费用在1.2万左右。
根管治疗3000,牙冠5000到8000,
每次单收治疗费,
你能接受这个费用吗?”
等等,我没听错吧?
一颗牙就1.2w??
从表面上看,我比我的病牙更冷静,
但在我的脑海里,一场头脑风暴瞬间开启,
主题是:
1.2W相当于什么?
一个月的工资?LV包?
双开门冰箱?单人法国游?
一年的娃娃线下课收费?
谁能想到,
在这些平日里,我抠东东,不愿意去搜索,
这一刻,没有我的牙金贵。
反正多问一句也没什么损失,
我问小医生:
“有没有更便宜的治疗方案?
还是可以考虑打折?”
小医生冷笑道:
“你的龋齿已经到了神经,
几乎都是这个费用。
我们口腔科从来没有打过折,
不是骨科。”
小医生说完就走开了,
我看着她迈着袅袅婷婷的步伐,
走到不远处,一个明显被牙痛困扰的男人。
那一刻,我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以后要引导儿砸成德、智、体、美、劳都备的牙医,
钱途大大有!
闲话休提,十分钟后,
我终于躺在诊疗椅上了。
这时,我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
在不清楚看牙的费用之前,
我关心的是医生的技术,
是否可以药到病除;
现在,我更关心的是,
这次治疗要花多少钱?
所以即使顶着吓人的电钻声,
我的耳朵仍然保持着敏感的听觉,
每当医生平静地给助手发号施令时,
我的心忍不住抽了一抽:
啊,医生拆包装要多少钱?
我晕倒了,为什么又拆了包装?
嘿,医生说型号不对,又拆了一个,
我一定要付这笔钱,对吧?
可能是为了缓解我的紧张,
医生用电钻在我嘴里嗡嗡地钻,
一边用聊天的语气告诉我,
如果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不像牙痛那么简单,
但是整个牙根受损后,
牙齿脱落,牙槽没有支撑,
两侧的其他牙齿会挤到空牙槽里,
然后整排牙齿会变形,
所有最终功能都损坏了。
然后变丑的概率很大,
因为额骨变形了。
简单来说,一缺皆坏,一损皆损。
当然,也有补救措施,
当牙齿腐烂时,
用先进的技术,种一颗牙,
那些可怕的事情不会发生在后面。
但是成本更可观,
种一颗牙,一顿操作下来,
差不多2.2万。
还是说幸福是比较出来的,
一听到种牙的费用,
我立刻觉得目前的治疗方案简直划算。
医生也挺贴心的,
它不仅缓解了我对账单的焦虑,
甚至给了我一种隐隐的解脱感:
看,幸好我及时补救了牙齿,
每分钟节省1万元。
省钱的感觉当然只是一种心理安慰,
但是,根管治疗后,
我的牙齿仍然很痛,
这种感觉非常真实。
回家后,我瘫倒在沙发上,
内心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老娘的钱也花了,电钻的声音也忍了,
根管治疗后如何完成,
牙齿还疼得这么厉害?
又是一夜辗转反侧后,
我又请了半天假,
据说换了一家更专业的医院。
答案是:
正常情况下,忍耐就好。
是不是搞错了!
花了这么多钱,遭受了这么多罪行
最好的解决办法是:
忍忍?!
疼痛持续了一个多月。
后来说不清是哪一天,
牙神经跳跃的疼痛终于消失了。
在感谢上帝感谢CCTV的同时,
我想起了小时候和儿子一起看的一本绘本,
名字叫“鳄鱼怕牙医怕”,
在书的尽头,小鳄鱼真诚地期待着,
“明年我真的不想再见到他了。”。
万万没想到,人到中年,
我甚至对一本年轻的绘本深表同情。
我猜作者一定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因此,我们会深刻理解:
牙痛不是病,
但是疼的时候,真的要命要钱。
说到这里,我看牙齿的血泪史暂时结束了。
后来我一直怀疑,
在我的1.2W中,有一半的钱花在了买教训上:
不要把牙齿当回事!
花了半年时间,
将磨牙上深浅的龋洞一一补好,
在护牙保卫战中,我开始了第一枪,
就是洗牙。
为什么要洗牙?
当然是因为以前从来没洗过,
所以牙结石很严重!
牙结石就像水垢,
但它比水垢更皮实,
普通牙刷很难撼动分毫。
它也很阴险,
只有我们平时刷牙达不到。
在牙根和牙缝中扩展地盘,
经过多年的积累,造成的破坏非常可观:
有了牙结石,就会得牙周炎,
牙周炎,牙龈会萎缩,
牙龈萎缩,牙根会暴露出来,
牙根暴露,下一步就是等牙齿掉光。
因此,洗牙不是可有可无的,
但是要定期做护齿工程。
幸运的是,它的成本不贵,
而且一般医院的牙科都有这个项目。
唯一比较烦的,
是整个过程还伴随着电钻声,
而且嘴里不得不装满消毒剂味道的水。
第一次去洗牙的时候,
被自己牙结石的数量和个头直接震慑,
医生显然比我冷静,
他提醒我“左转,张嘴,吐一吐”,
一边说,很多人直到30多岁才第一次洗牙,
比我“成绩喜人”更多的是。
那天从牙科出来后,
我有三种特别明显的感觉:
第一,牙齿变得光滑。
光滑到我不自觉地用舌头舔,
渐渐习惯直到一周后,
这就是我牙齿的本来面目;
第二,牙齿真的变大了。
这是正常的,之前牙缝小是因为缝隙里填满了牙结石,
结石清除后,
当然,缝隙也会显现出来。
三、嘴里的味道消失了。
我一直以为是我的胃不好,所以我有口气,
现在才知道,人家胃不背这个锅,
牙结石完全有害。
除了洗牙,我还陆续买了很多工具。
有一段时间,我的洗漱台上琳琅满目:
电动牙刷、牙齿刷、粗细牙线(棒)、冲牙器,
还有各种漱口水,氨基酸牙膏,抗过敏牙膏…
电动牙刷和牙膏不多说,
一天两次,例行公事,
坚持就完了。
各种各样的工具值得一谈,
它们都专注于牙齿邻面的“卫生死角”,
这是牙刷通常无法到达的地方。
顺便说一句,科普个热知识:
龋齿发生在牙齿之间。计算两颗牙齿的钱
常用的有以下三种:
牙刷、牙线、冲牙器。
乍一看,牙缝刷看起来像一把微型牙刷,
我觉得适合牙齿大的人。
它的刷头分为不同的形状和大小,
使用时,轻轻插入牙缝,
再轻轻拉两三次,
你可以完成清洁。
建议在家使用牙线,
与牙签相比,牙线不易断裂,
也不容易弄大牙缝,
更实用的清洁方法。
然而,普通牙线的使用是对技术的考验,
假如真的做不到,
建议考虑牙线棒。
牙棒分为成人和儿童两种,
我们可以相应购买~
冲牙器,又称水牙线,
我赌五元钱,
这是一件好事,一旦你开始使用它,你就再也离不开它了。
去年买了一个,失控了,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为亲戚朋友买了五六个。
使用起来也超简单,
用不同压力的水流冲洗口腔和牙龈,
清除牙齿上的食物残渣。
有很多档位,因为它不会伤害牙龈,
大人小孩都可以用。
使用后,你会发现,
牙齿真的很能藏东西啊!
我见过最夸张的案例,
是藏在牙缝里的草莓籽发芽了
每当有冲牙器的时候,这件事也不能热搜~
除了护牙攻略,
我在护牙的道路上最大的收获,
实际上是认知。
以前一直以为,
人老了牙齿就会慢慢掉光,
还是怎么说“老牙”?
但后来我看了一段视频,
是外国博主拍的。
视频中有几位七八十岁的老人,
和年轻人一起,他们热情地吃玉米和烧烤。
那颗大白牙,让我瞬间羡慕!
所以,我现在的目标是,
保护好我的牙齿,
争取到80岁,
还能满口原装。
与孙子孙女抢排骨扇贝小龙虾的快乐,
我也想拥有!
你好,我是李,4岁的女儿番茄,9岁的儿子土豆,擅长用漫画和文字记录二胎鸡飞狗跳的日常生活,分享核心学习资源和可靠深入的育儿干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