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发展阶段的历史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分析了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中国发展的历史方向。这对全党特别是高级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地位、开阔视野、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准确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的历史方向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础,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经验。回顾党的百年发展历程,我们党高度重视对历史方向和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这是我们党善于看待政治问题,把握政治大局,洞察历史发展趋势,在历史关键节点勇往直前,引领伟大事业不断胜利的重要体现。
新的发展阶段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一直重视对历史条件、历史趋势和历史规律的分析。马克思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并将未来社会分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列宁进一步将这两个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自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下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国情,将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不发达和相对发达,并强调“在像我们这样的国家,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要太早地完成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思想。我们党明确指出,“这是一个至少数百年的长期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政策必须基于这一基本国情”。新发展阶段的提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是必然趋势。然而,实现这一崇高理想是一个由阶段性目标逐步实现的漫长历史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努力。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发展阶段的划分是把握形势、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结果,在促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持续胜利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领导全党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基本的社会主义制度。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三步发展战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成功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成功地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出了重大判断,对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做出了战略安排,促进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成就和历史变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几十年来,我们完成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进程,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世界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圆满结束,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了新的水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了新的一大步,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完成新的历史任务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深入了解新发展阶段的新特点、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的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是经过几十年的积累,站在新的起点上的阶段。“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的发展阶段就是其中之一。但经过长期的努力,情况与70年前和40年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们就不能建造汽车、拖拉机,到今天的嫦娥五号、“天问一号”、科学探测和量子计算,如“奋斗者”、高铁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从改革开放之初人均GDP只有200美元左右,到今天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新的发展阶段是站在新的起点上的阶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努力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
新的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迎来历史性飞跃的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地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经过百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我们党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作出了战略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我们将在基本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届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完善,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领先国家,全体人民共同繁荣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受更幸福、更健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高的态度站在世界民族森林中。届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完善,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领先国家,全体人民共同繁荣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受更幸福、更健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高的态度站在世界民族森林中。未来30年将是我们实现这一历史愿望的新发展阶段。
新的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起点很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国情和现实。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是一个静态、不变、停滞的阶段,也不是一个自发、被动、自然可以跨越的阶段,而是一个动态、积极、充满活力的过程,是一个逐步进步、持续发展进步、越来越接近定性飞跃的积累和发展变化过程。毛泽东同志曾豪迈地说:“中国6亿人口的显著特点是贫穷。这些看似坏事,其实是好事。穷则思变,要做,要革命。邓小平同志在解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时明确指出:“我们现在所做的就是努力把中国变成现代社会主义国家。“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专注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不仅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的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时期,但机遇和挑战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外部环境存在着更多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具有多种优势和条件,发展不平衡不足问题依然突出。在当前和未来的时期,大多数机遇和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但总的来说,机遇大于挑战,时间和潜力就在我们身边。要坚定信心,胸怀两大局,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保持战略集中,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坚持不懈地实现既定目标。
以新的发展阶段为基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把中国建设成现代化国家,是我们党成立以来的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把实现工业化提上了重要议程,明确提出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技的社会主义强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强调要走出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把“三步走”战略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路径。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现在,实现这一目标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起点。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发展仍然是党执政兴国的首要任务,但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的发展。目前,我国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在发展质量上。新的发展理念科学地回答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目的、动力、方式和路径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述了我党的政治立场、价值取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深化了我党对发展规律的认识。要进一步完整、准确、全面地把握和贯彻新的发展理念,从根本宗旨、问题导向、忧患意识等方面引导中国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更公平、更可持续、更安全的发展。
构建新的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克服许多外部风险冲击的重要经验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把发展立足中国。在当前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反全球化趋势加剧、传统国际循环明显减弱的情况下,必须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经济体的优势,以中国为基础,更多地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建立新的发展模式,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的战略基础,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通过经济循环畅通,实现高水平的自力更生和自我完善,使中国经济在各种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风暴、风暴中,不断提高生存、竞争力、发展、可持续性,在国际变化中始终充满活力生存和发展。
(作者为中央党史文献研究院学术编审委员会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