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预计寿命将达到81.3岁,为什么北京女上海男人寿命最长?
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循证社会科学与健康研究中心副教授柏如海
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菁菁菁
全球健康客户记者欧阳云霜
3月30日,中国学者在国际权威期刊《柳叶刀公共卫生》上发表论文,称中国大陆的预期寿命将继续增加,到2035年或81.3岁,很有可能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十四五”国家健康规划”的预期寿命增长目标。其中,一些省份的妇女预期寿命可能超过90岁。
本研究涵盖中国大陆31个省级单位,包括22个省、4个直辖市和5个自治区,包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点系统、妇幼健康监测系统、人口普查和人口统计调查数据,以评估和预测中国人未来的预期寿命。《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了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循证社会科学与健康研究中心副教授柏如海,介绍和解释了一些研究结果。
中国人民的预期寿命正在稳步上升。出生预期寿命是指每个年龄组的平均预期寿命。研究结果显示,2019年中国大陆出生预期寿命为77.7岁,预计将稳步上升。到2035年,中国预期寿命为81.3岁,其中女性为85.1岁,男性为78.1岁。
北京女性和上海男性的预期寿命最高。从省市来看,到2035年,北京女性预期寿命最高,可能达到92.6岁,其次是广东(91.6岁)、浙江(90.5岁)、上海(90.3岁)。据预测,2035年,北京女性出生预期寿命超过90岁的概率为81%,广东、浙江、上海女性超过90岁的概率分别为78%、62%和54%。
上海是男性预期寿命最高的地区,2035年可能达到83.9岁,随后是北京(83.6岁)、浙江(82.4岁)、广东(82.2岁)。2035年上海男性预期寿命超过80岁的概率为98%,83岁以上的概率为77%,北京、浙江、广东、江苏、福建男性预期寿命超过80岁的概率超过50%。

广东女性和西藏男性的预期寿命增长最大。研究团队的预测表明,中国大陆所有省份的预期寿命将继续增长,广东、北京、浙江和福建分别增长6.3、5.7、5.5和5.1岁;西藏、福建、广东和吉林的男性预期寿命分别增加了4.9、4.4、4.3和4.1岁。
男女预期寿命差距增加。预计中国大陆男女预期寿命差距将从2019年6.2岁增加到2035年7.0岁。其中,2019年广西、辽宁、广东、北京预期寿命性别差异最大,分别为7.7岁、7.4岁、7.3岁和7.1岁;吉林最低,2.7岁。到2035年,除西藏、吉林和贵州外,所有省份的性别差异都将增加。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在改善健康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柏如海表示,中国人预期寿命的增长与各年龄段死亡率的下降有关,如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下降。此外,最近预期寿命的增加可能与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肿瘤死亡率的下降有关。这些死亡率的降低得益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如医疗水平的提高,改善了许多疾病的治疗结果,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减轻了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教育水平的提高提高了中国人的健康素养,采取了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居民营养状况有所改善,国家营养摄入充足,优质蛋白质摄入量不断增加。
对于经济发达地区预期寿命领先全国的现象,白如海分析主要与我国不同地区疾病负担的差异有关。即使按照高收入国家的标准,一些省份的死亡率仍然很低。其他省份具有低收入国家的特点,不仅面临新生儿相关疾病、传染病、脑血管疾病、胃癌等疾病的高负担,道路交通损害也是其重要死亡原因,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预期寿命。
至于为什么女性的预期寿命比男性长,“有生理原因和生活习惯的影响。”柏如海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数据都反映了类似的现象,女性平均活得更长。研究认为,基因和激素分泌的差异导致男性和女性在疾病易感性方面的差异。然而,后天生活习惯的影响可能更大。男性通常比女性多吸烟和饮酒,肥胖的发病率也高于女性。
健康长寿是每个人的美好追求。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进展(2015年)》报告,近年来我国慢性病发病率迅速上升,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已成为主要死因,死亡人数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86.6%。慢性病防控对于提高预期寿命至关重要。柏如海建议加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积极采取预防或延缓慢性病的方法,促进健康长寿;有条件地区筛查诊断重点慢性病高危人群,实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做好基层患者的教育和健康管理;大力推进健康生活方式。
慢性病的本质是生活方式疾病,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是长寿的基础。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静静根据多项实验研究结果,总结了以下“可靠”的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三餐要规律,多吃水果蔬菜,做到粗细混杂,荤素搭配,不偏食,不挑食,戒烟限酒。老年人少吃动物脂肪、内脏和高糖食物。限制热量摄入,每顿饭吃饱七八分,有利于延缓衰老。
定期工作和休息。晚上不睡觉、早上不起床的人死亡风险比早睡早起的人高10%;失眠也是许多慢性病的诱发因素。因此,延年益寿要注意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适当的锻炼。久坐,缺乏阳光,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会影响身心健康。建议每周至少锻炼5次,每次至少30分钟。散步、慢跑、体操、骑自行车等都是更适合中老年人的锻炼方式。
积极的态度。美国《衰老》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一些百岁老人的个性秘密,如乐观、随和、社交和认真和负责任。这些长寿的人可以更好地调整他们对健康的期望,并接受痛苦。乐观和开放不仅会让生活更好,而且有助于延长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