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出口量继续创下新高,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中国新能源汽车驶向全球
本报记者徐佩玉
在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装载各大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大拖车排起了长队,等待漂洋过海,抵达欧洲、中东、南美等地。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国汽车协会”)的最新数据,今年前7个月,中国汽车企业出口150.9万辆,同比增长50.6%。其中,新能源汽车是一个重要的增长点。7月,新能源汽车出口5.4万辆,同比增长37.6%。
专家表示,在芯片供应短缺给全球汽车公司带来压力的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良好表现突出了中国完整的产业链优势。随着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品牌形象的逐步建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了世界上更多的国家和地区。
出口地图不断扩大
今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呈现出良好的增长趋势。
根据中国汽车协会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20.2万辆,同比增长1.3倍,占汽车出口总量的16.6%。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议(以下简称“乘用车联盟”)数据显示,7月份,新能源汽车占出口总量的21.8%。
中国汽车协会副总工程师徐海东告诉本报记者,特斯拉、宝马、沃尔沃等外资合资企业出口的新能源汽车约占2/3,其余为中国自主品牌生产的新能源汽车。
今年上半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出口汽车近10万辆,占中国新能源汽车总出口量的48%,是去年同期出口量的两倍多。特斯拉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今年疫情和全球产业链危机的双重压力下,特斯拉中国制造的优质高价值车辆出口到欧洲、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国自主品牌也在加快海外市场的扩张。根据乘客协会的数据,今年6月,东风易捷特出口5445辆,比亚迪出口2177辆,神龙出口525辆,江淮出口361辆,一汽红旗出口192辆。
哪些国家和地区出口这些新能源汽车?
欧洲市场份额逐渐增加。今年年初,小鹏汽车宣布正式进入欧洲市场。今年8月,比亚迪和长城都宣布新能源汽车进入欧洲国家。此外,上汽、东风、一汽、吉利等老中国制造商也在努力进入欧洲市场。不久前,挪威红旗纯电豪华SUVE-HS9交付量超过1000辆。乘用车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我们的记者:“今年上半年,西欧市场占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的34%,其中比利时是今年上半年从中国进口最多的国家。”
出口地图不断扩大。8月2日,长城汽车与汽车零售商英之杰集团正式成为合作伙伴,共同开拓右舵汽车市场。据了解,长城汽车新能源汽车品牌欧拉右舵汽车已在泰国市场布局,未来将登陆英国、澳大利亚、南非、马来西亚等市场,逐步实现全球右舵汽车市场的全面覆盖。截至8月,比亚迪纯电动巴士和出租车已进入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计划今年进一步开拓中东、非洲、欧洲和亚太市场,未来将开拓北美市场。中国汽车公司正在逐步扩大海外市场布局。
传统汽车强国已成为重要的出口市场。比亚迪最近宣布进入德国和瑞典市场,第一批车辆将于今年第四季度交付。此前,比亚迪日本分公司宣布正式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过去,日本、德国等传统汽车强国大量进口中国,受到中国消费者的青睐。如今,随着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优势越来越大,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也开始向这些传统汽车强国出口。
徐海东分析,未来,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品牌形象的逐步建立,出口更多发达国家的趋势将继续。

产业优势逐渐显现
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仅7万辆左右,占总出口的7%。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飙升至31万辆,同比增长近304.6%,占中国汽车出口总量的15%。
徐海东分析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高增长是该行业多年积累的必然结果。近10年来,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支持政策不断增加。中国汽车公司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实力不断提高,产品外观、质量、研发和生产能力都能满足全球多元化市场的需求。
BYD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的记者:“在新能源乘用车方面,BYD拥有20多年的技术和经验,掌握电池、电机、电气控制和汽车级芯片等核心技术,这使我们对行业的技术变革和战略布局有了深刻的了解。此外,BYD新能源乘用车还为210多万车主提供服务,其产品实力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这些经验将帮助BYD更好地为海外市场服务。”
随着疫情的影响和全球汽车产业缺乏“核心”和“电力”的困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优势逐渐显现。成熟的工业制造能力、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体系,保证了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高效生产,在全球市场上具有成本优势。崔东树说:“从供应方面来看,全球仍面临芯片、电池供应不足等问题,导致欧洲、美国、日本等汽车产能下降。中国汽车公司在芯片供应方面做得很好,填补了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不足的差距,并获得了巨大的增长。”
全球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强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许多国家的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有强烈的需求。一方面,由于汽车行业不断从传统燃料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另一方面,油价上涨提高了燃料汽车的使用成本,促使消费者转向新能源汽车。”崔东树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与传统燃油汽车不同,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目标市场主要是比利时、英国、挪威等发达国家。
欧洲有很大的新能源市场空间。根据挪威政府公布的数据,挪威2021年销售了17.62万辆汽车,其中65%是电动汽车,同比增长11%。同样,2021年,德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8.1万辆,同比增长72.7%。崔东树认为,作为新能源汽车消费的主要市场,欧洲本土品牌转型缓慢,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好机会。
近年来,欧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增加补贴、降低进口关税等优惠政策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提供了新的空间。挪威对纯电动汽车购买者免征购置税和进口税,允许消费者免征25%的增值税,并给予路权等配套政策支持。德国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可享受最高9000欧元的补贴。荷兰、丹麦、瑞典等国也陆续发布了“禁售燃油车”时间表,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支持力度。
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增长点。崔东树表示,未来,全球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仍将释放增量。中国拥有相对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规模效应将带来成本优势,预计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将保持快速增长。
“换道超车”的重大机遇
近日,1000多辆上汽MGMULAN即将抵达比利时泽布吕赫港,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在欧洲市场首次亮相。
随着海外地图的不断扩大,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有望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的转型。
新能源汽车出口可能成为中国汽车公司在全球市场实现“换道超车”的重大机遇。徐海东分析说:“各国都在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国已经具备了有利条件。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进入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让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走向世界。”
如何实现“换道超车”?
“首先,我们应该不断提高硬实力,包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研发投资和独立创新。其次,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的转型,还需要适应当地市场,了解当地文化和当地消费者的使用需求,更好地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球化”。”徐海东说。
独立品牌具有巨大的潜力。目前,中国独立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正在打破“低端、廉价”的旧印象,努力进入海外乘用车的中高端市场。然而,中国独立品牌的海外销售尚未形成规模效应。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的增长,中国独立品牌将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抓住智能网联汽车的领先优势。许多中国汽车公司加大了对智能网络汽车研发的投入,具有领先优势。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中国已经开放了5000多公里的道路测试里程,发放了900多个测试许可证。高级智能网络汽车率先应用于特定场景和有限场景,开展了大规模载人和载人的测试和示范。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和网络化的进一步深化,中国汽车企业的优势将进一步扩大。
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并继续扩大海外市场。许多专家表示,中国的汽车出口前景广阔,新能源汽车出口可能会继续保持高增长,进入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市场。
崔东树说:“现在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好时机。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形成长期稳定的出口形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