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努力工作,坚定不移地促进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本版今天推出了一系列评论,与读者一起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增强信心,凝聚力量,以新气象、新作为促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果。
——编者
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高于上月2.5个百分点,连续位于扩张范围内,工业企业生产恢复加快;截至3月8日,今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超过200亿,比2022年提前6天达到200亿。最近的数据突出了中国经济稳定良好的趋势,反映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进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高质量的发展是首要任务和基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着眼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四个必须”的明确要求:“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的发展理念”、“要有效提高统筹质量,合理增长数量”、“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深化转变发展模式”、“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是关系中国整体发展的深刻变化。新的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发展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党的政治立场、价值取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新时代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全面、准确、全面地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推动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更公平、更可持续、更安全的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事实充分证明,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是中国在新时代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在前进的道路上,只有始终把握、衡量和促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部统一,才能形成共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经济发展是质量和数量的有机统一。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全球创新指数从第34位上升到第11位,商品贸易最大国家的地位增强。自中共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发展的黄金含量也在不断提高。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促进经济实现的有效改善和数量的合理增长。围绕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约5%,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促进经济整体改善的坚定决心。在前进的道路上,只有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率第一,大力提高质量意识,以质量为生活,追求高质量,更好地协调质量的有效改进和数量的合理增长,才能促进经济实力、综合国家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未来命运的关键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坚决打破体制机制各方面的弊端,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形成更广泛、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改革不停顿,开放不停止。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对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推出一批战略性、创造性、引领性的改革措施,加强改革体系的整合,协调高效,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在前进的道路上,只有通过效率和动力的变化,促进质量的变化,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系和机制,才能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人民心。“在过去的十年里,无论是赢得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扶贫斗争,实现中华民族小康社会的千年梦想,还是在幼儿教育、学习教育、劳动、医疗、老、生活、弱、建设世界上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收益、幸福、安全更加充实、更安全、更可持续。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是逻辑的起点,人民是价值的目的。在前进的道路上,只有不断将发展成果转化为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民生福祉,现代化建设成果才能越来越公平地造福全体人民。
在实验室里,科研创新只争朝夕;工厂车间,智能设备展示自己的能力;田野辽阔,春耕春管繁忙有序…各行各业的人们正以拼搏的态度和抢劫的势头走进这个充满希望的春天,中国处处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新时代的新旅程,落实“四必须”的要求,提高质量和效率到发展的各个环节,共同努力,团结一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断提高中国发展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中国巨轮将能够切断波浪,稳步前进。
栏目主编:顾万全张武文编辑:杨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