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块牛熊榜:数字经济概念集体活跃 在调整光伏胶膜之前
受重磅消息催化,数字经济概念股大幅高开,中和科技、华脉科技、恒久科技、中通国脉等一字板,深桑达A、太极股份和数字政通大幅开盘。消息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发布了《数字中国建设总体布局规划》。昨日逆市光伏胶膜概念领涨,其中海友新材、明冠新材、绿康生化等领涨。

数字经济“蝴蝶变”成长 建议机构关注四大数字经济轨道
本报记者赵子强任世碧
11月11日,包括2022年世界互联网会议在内的至少四次与“数字”相关的国际会议在中国举行,标志着中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势头。
a股市场数字经济板块也表现活跃,月内上涨近7%,同期超过上证指数。业内人士认为,资本市场数字经济领域的估值和机构头寸比例都处于历史底部,上市公司未来仍有盈利空间,板块前景广阔。
预计2025年数字经济规模预计将达到2025年
将超60万亿元
11月9日,《2022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和《2022年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蓝皮书在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发布。根据《2022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占GDP的39.8%。数字经济,特别是核心产业,已成为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电子商务交易量和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居世界第一,数字产业化基础更加坚实,产业数字化步伐不断加快。
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45.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21.6%增长到39.8%。据中国信通院预测,到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过60万亿元。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政策不断发展。2015年,中国提出“国家大数据战略”,推动中国经济向数字经济发展。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以促进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2016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行动。2019年10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启动雄安新区、浙江、福建、广东、重庆、四川等6个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发布的《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大力培育新的数字经济业态,进一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2022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将走向全面扩张期,核心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占GDP的10%。2022年10月28日,《国务院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报告》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报告明确,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新国家制度和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加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牢牢把握数字技术发展的主动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四川财富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李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国内数字经济发展迅速,数字技术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驱动力,有效促进了经济发展,成为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总体而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可以全面转型升级传统产业,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产生更多的新模式和新形式,提高产品质量或服务效率,对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经济板块指数
近期表现活跃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数字经济板块上市公司的市值也在增长。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11月11日,数字经济板块a股上市公司111家,数字经济板块上市公司总市值10022.70亿元,较2012年底总市值2295.59亿元增长336.61%。其中,可比公司最新总市值为6537.31亿元,较2012年底增长184.78%。
数字经济板块指数最近也表现活跃。2022年11月1日至11日,数字经济板块指数上涨6.8%,超过上证指数(期间累计上涨6.7%)。其中,22只概念股期间累计涨幅超过10%,福石控股、中文在线、天宇数科、力盛体育等4只概念股期间累计涨幅超过30%。
排网财富研究部副主任刘友华告诉《证券日报》,从市场表现来看,数字经济板块的PB和PE处于历史低位,被明显低估。此外,以公开发行为代表的机构在数字经济配置方面也处于低配置状态,预计将增加配置;从基本面看,数字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覆盖范围广,数据安全和云计算属于数字经济,今年是数字经济政策和产业年,数字经济相关政策轮流增加,预计2025年数字经济规模预计将超过60万亿元,所以潜力很大。
海通证券表示,2022年第三季度,数字经济产业链在基金重仓股中的市值比例下降至11.1%、自13年以来,从低到高达5%,相对自由流通市值低2.1个百分点,自13年以来达到5%。数字经济相关轨道的估值和机构头寸比例都处于历史底部。
公司业绩的上升从另一个层面降低了股价估值。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数字经济领域上市公司111家,总营业收入3581.27亿元,归母净利润116.73亿元。其中,2012年营业收入2576.42亿元,2021年营业收入4653.09亿元,期间累计增长80.60%。在归母净利润方面,2012年归母净利润达到41.82亿元,2021年归母净利润达到157.09亿元,期间累计增长275.59%。近10年来,上述82家公司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过10%,千方科技、平治信息、深桑达A、近10年来,光环新网、铜牛信息、启明星辰等6家公司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均超过30%。
在利润持续增长的支持下,包括社会保障基金和QFII在内的长期基金也提前布局了一些数字经济概念股。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上述111家数字经济上市公司中有19家获得QFII头寸,总市值14.82亿元。其中,京北、正元智慧等15家公司已成为今年第三季度QFII新增持股的重点品种。ZTE、齐心集团、太极股份、启明星、博斯软件、嘉园科技、中国软件、新软件、财富趋势等9家公司也获得了社会保障基金的头寸,总市值达到28.33亿元。
研发投资111家上市公司
十年增长169.10%
上市公司在数字经济领域的R&D投资逐年增加,为公司的持续盈利提供了保障。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数字经济领域上市公司111家,R&D总投资359.2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0.03%。从R&D投资来看,2012年数字经济领域68家上市公司R&D投资156.33亿元,2015年93家公司R&D投资超过200亿元,2021年111家公司R&D投资超过485.73亿元。其中,2012年R&D投资总额达到155.74亿元,2021年R&D投资总额达到419.08亿元,期间累计增长169.10%。
从近十年R&D投资金额的变化来看,上述可比公司中,2021年R&D投资金额较2012年增长,占比超过90%。其中,59家公司“这十年”R&D投资同比增长100%以上。
中航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字经济领域的上市公司具有数据先进技术的优势,技术变化迅速。上市公司需要根据行业发展来判断相应的技术研发投资和储备。只有加强自身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得到客户的认可,提高自身的经营业绩。因此,在R&D投资的不断增加和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相信上市公司在中国数字经济领域的利润会越来越好。
陈李说:“增加研发投资可以为上市公司的持续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产品质量的稳步提高。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与解决数字技术问题是分不开的。上市公司增加研发投资,可以提供财政支持,促进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更好地发挥数字技术在促进经济方面的作用。上市公司未来仍有盈利空间。”
机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