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网汇
综合信息情报站

溶洞是怎样形成的?

石钟乳、石笋和石柱等在溶洞内的景象美轮美奂,洞内形成的秀丽小山峰和曲折通道更是吸人眼球,那么此情此景是如何形成的呢?

溶洞是怎样形成的-溶洞形成之谜

一、地下水沉淀和溶蚀的结果

有一种观点,认为溶洞的形成是由水和二氧化碳发生长时间的化学反应使水中溶解有碳酸氢钙,这种水从溶洞顶滴下时,因为水分蒸发、压强减少或者温度变化,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变小,沉淀下碳酸钙,经过长年累月地积累,就形成了钟乳石和石笋等。当它们再和地面的石笋连接,人们就看到了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石柱。

学过化学知识的人应该知道,溶有二氧化碳的水能使岩层的石灰石溶解,使难溶的碳酸钙转变成可溶的碳酸氢钙,当受热或压强变小,这个碳酸氢钙又再次变成碳酸钙沉淀下来。

溶洞是怎样形成的-溶洞形成之谜

大自然就是这么奇妙,但凡经过上述化学反应的洞穴,就比较容易形成各种奇特壮观的溶洞。比如大众相对熟知的桂林的七星岩和芦笛岩,肇庆的七星岩,宜春的竹山洞等。

二、生物建造说

但是,上述传统的观念受到了中国科学家的质疑。

中国溶洞科学家经历5年的辛苦考察,终于发现了一个秘密一溶洞的形成可能与藻类生物有关,于是便有了溶洞形成的“生物建造说”新理论。

溶洞是怎样形成的-溶洞形成之谜

这种新理论认为藻类是地球最早出现的原始植物,存在分布广泛的特点,以及有汇合作用的能力和趋光生长的特性。它们集群生活,形成了许多海洋生物礁,还经常分泌钙质、收集和粘接微细的石灰质颗粒。而溶洞中的石钟乳有着迎着光线向上弯曲生长的特性,这和藻类的趋光生长的特性相吻合。再者,石钟乳和石笋内部都是同心圆状构造,很可能是藻类分泌钙质、收集和精接微细的石灰质颗粒的结果。最后,在某些溶洞的岩石还是层状化石结构,这种结构和古代藻类生物特征类似,在很多的溶洞表层,还生长着多样化的藻类。

溶洞是怎样形成的-溶洞形成之谜

知识拓展

桂林的芦笛洞穴

芦笛洞,是桂林市西北郊光明山的一颗璀璨明珠。洞内有大量奇幻多姿又玲珑剔透的石笋、石乳和石柱等景物,总长有240米。唐朝伊始,就有游客观光此洞穴,至今洞内还存有历代壁画70多幅,令人惊叹!

赞(0) 打赏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自行甄别,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wolfba@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大智网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wolfba@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投稿&软文功效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微信扫一扫打赏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